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在網路上很夯,人氣蠻不錯

我facebook上的朋友都說這商品頗受好評,看起來蠻有質感的 ,給小雅看她也說這售價真的蠻合理的。

推薦大家一本藝術設計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全書的內容大意

禮物歡樂送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曾在博客來網路書店造成搶購熱潮。

真的不錯,內容精彩總而言之,它的評價很高,購買也很便利,

很值得納入購物車,不需要特地跑到外面找,看完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 好書推薦 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

商品訊息功能: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 開箱文 博客來網路書店

內容簡介:

跨越音樂類型的「造音」
突破民族主義、狹義本土定義的「翻土」
博客來網路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局 發現一種全新、全面聆聽與展示台灣聲音的角度

?涵蓋日治時期至今,台灣聲響文化重要事件/運動的口述歷史、第一手文件、照片和史料,繼2014展覽之後,紙上再現時代氛圍
?自數千張珍貴文件、史料、經典照片中精選數百張入文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展覽獲得「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


長期被某幾種音樂類型綁架了嗎?《造音翻土》邀請你透過聽覺感知進入歷史之中翻轉,重新發現一種聆聽與解釋台灣聲音的角度。

戰後至今,台灣聲響文化的討論一直付之闕如,或僅偏重特定類型,本書策劃團隊歷經多年田野調查、研究與蒐集,將台灣聲響文化中的重要事件與運動的口述歷史、第一手文件、照片、史料,在2014年以展覽形式呈現,2015年邀集作家、學者、音樂人與展演策劃者、藝術家共同著述,探索戰後台灣聲響文化運動的脈絡。

本書以「造音」來跨越音樂類型的分析藩蘺──無論是一般熟悉的流行、電子、民謠、搖滾等音樂,甚至是聲音實驗與創作,重新聆聽不同的時空脈絡裡,「造音者」與權力在消音、規訓、閃躲、協商、拮抗與顛覆的可能交鋒下所展開的文化與政治意義;「翻土」則是從歷史的社會土壤裡,重新翻、掘、找,爬梳聲響「本土化」的軌跡,思考它再一次被「造音」轉化的可能。

本書作者包括長期與此領域耕耘的文化工作者:何東洪、何穎怡、范揚坤、馬世芳、張照堂、張鐵志、黃孫權、羅悅全……,在專文與訪談文之外,也搭配短文介紹說明文中提及的人物、事件、歌曲、專輯,並穿插藝術家的展覽作品,紙上再現時代氛圍。

博客來書店本書主文共分為五個章節:

一、「控管與隙縫」:戒嚴時期,當權者對於台灣通俗音樂實施了嚴格的文化治理,包括歌曲審查、電波管制與出版管制。然而,隨著美軍協防而進入台灣的美國流行音樂得以避開審查,形成治理隙縫。於是,相較於本土音樂的治理與規訓,美國熱門音樂成為一種對於現代聲響的想像。

二、「聲響翻土」:1966年由許常惠、史惟亮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是當時對於「我們需不需要有自己的音樂?」之提問的行動。之後,恒春民謠歌手陳達被台北知識圈發掘。但直至解嚴,新一波的本土反思運動才開始試圖連結到陳達,並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回應提問。

三、「另翼造音」:本章敍述了李雙澤、楊祖珺到解嚴後的左翼政治行動樂團的歷史,及Live House「地下社會」遭到排除的事件,以及原住民如何在漢人主流音樂脈絡之外唱自己的歌。

四、「另逸造音」:自戒嚴的規訓身體叛逃出來的行動,在1980年代初即開始在行為藝術、小劇場領域中醞釀。解嚴之後,造音的身體叛亂、逃逸逐漸走上高峰,包括後來被總稱為「噪音運動」的一連串公開表演,以及演變為社會事件與文化現象的「瑞舞運動」。

五、「另藝造音」:2000年前後,「聲音藝術」一詞的被運用,讓造音的可能性不斷被擴張與辯證,並且以多種方式實踐,成為另一種實驗的藝術取徑。本章節討論「在地實驗」、「失聲祭」、「旃陀羅公社」、黃大旺等創作者及其作品。

名人推薦

在後殖國度校對自己的喉嚨與耳朵,從來是扭曲折磨的辯詰;《造音翻土》正是這個歷史過程的再造訪。───鍾永豐(詩人、作詞人)

《造音翻土》完全翻轉了校園民歌、學院精英與流行音樂的慣常論述,台灣音樂的當代場域,自此轉向了政治異議與噤聲、反主流文化、特定場址與噪音團體、前衛藝術叛亂事件、聲音檔案建置行動等新穎的思考範疇中,台灣現當代庶民聲音社會史,終於音景畢現。──龔卓軍(藝術史學者、藝評人、策展人)

因為這部書,我們才終於醒悟:那些總被目為邊緣的小眾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不肯乖馴的生毛長角的驚世駭俗的、衝得太遠跳得太高想得太多的音樂,才是過去幾十年台灣這塊小島最最重要的發聾振聵的聲音。──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非主流聲響的迴訪,加上諸多考古重見天日的禁歌、陳達的恆春調、原住民流行歌曲到整個噪音運動,讓《造音翻土》這本書在台灣近代聲響文化上,呈現前所未有的思考。──黃明川(紀錄片導演)

我們對台灣流行音樂,尤其是那些另類之聲的理解與研究,一向是蒼白而貧乏的。《造音翻土》是遲到太久的重要挖掘工作。──張鐵志(文化評論者)

福爾摩沙的子民,世世代代堅定回應著天地、山水與人民,所以儘管歷經多少劇變的衝擊壓制與一時困頓窘迫,始終能夠自我超越而與時俱進。《造音翻土》展集結無數的歷代藝術眾生,為了斯土斯民畏無懼所發出的澎湃眾聲,其共振沛然成章,可謂凝聚了集體心志,具體形塑了巨觀台灣近代發展史,發人深省更震撼人心。──謝佩霓(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婉約的樂曲、憤怒的吶喊、解放的噪音,這些聲響構成了我們所在的台灣。《造音翻土》這項包括了展覽與出版的計畫,前所未有地從爬梳台灣聲響文化的發展脈絡,來思索台灣本土化的過程,並由此打開以另一種感官記憶和經驗方式重新瞭解自己的近代史的可能。──林曼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博客來
得獎與推薦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展覽獲得「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

「《造音翻土》透過對聲響文化生產實踐的重新檢視、辯證,將幾組與本土、常民概念相關的命題再次拋回特定時空下的意識形態、社會關係,使這個以系譜學的方式翻攪主題的展覽,不在停留於特定聲響美學的歌頌,而是實踐者如何以其異質聲響,抵抗、發聲、進而造音的辯證歷程。」──郭昭蘭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 好書推薦 博客來網路書店

  • 出版社:遠足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5/05/13
  • 語言:繁體中文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 評比 博客來網路書局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推薦,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討論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比較評比,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開箱文,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部落客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
那裡買,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價格,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特賣會,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評比,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部落客 推薦

精校詳註《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後二記〈中山記歷〉〈養生記逍〉考異

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7:評論30家(下冊)

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

無花果

不離不棄鴛鴦夢: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

魚往雁返:張愛玲的書信因緣

清代詩經的文學闡釋

文字結巢

想像台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

推理小說研究-兼論林佛兒推理小說

被詛咒的文學:戰後初期(1945 ~ 1949)台灣文學論集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心得

博客來,博客來網路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局,博客來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
arrow
arrow

    aup65gv55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